沟通是双向的,当我们责问孩子“有心里话为什么不跟我说 ”的时候,有没有想过,他们开口时,我们是如何回答的?
“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后面,大多都有一对有问题的家长。”孩子不愿沟通,该反思还有家长。
很多父母,都不曾真正地听孩子说
有人说,中国式亲子关系:缺乏沟通,不善表达,羞于说爱,不少父母在亲子沟通这门课上都是不及格的。
我们来看这些家庭中最常见的对话:
孩子:“爸,你看我考了90分!”
爸爸:“别骄傲自满了,半灌水响叮当!”
孩子:“妈,你看我的新本子好看吗?”
妈妈:“你哪来的钱?你钱多没地方花是不是?”
孩子:“妈……”
妈妈:“这都什么时候了,你还有心思想这些!好好学习才是正事。”
孩子信任着父母,渴望着父母的理解,但每次一开口,却是被评价、被指责、被贴标签。
父母似乎从来没有正视过孩子的内心的感受,理解孩子,甚至威胁、批评、嘲讽、否定、拒绝、比较……这些慢慢都成为孩子心里的刺。
于是孩子不再相信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帮助,不再觉得父母是关注和尊重自己的,遇到相同的情况不会主动说出口。
失望多了,就不愿意再对你开口了。
和父母沟通不畅的孩子,最后怎么样了
演员陈乔恩曾经和母亲上过一档综艺节目,而这对母女却有着沟通壁垒。他们相处模式,却透露出一丝丝尴尬,同乘一辆车,同坐一张沙发上,却无话可说。
母女俩之间存在的疏离,源于陈乔恩幼年与妈妈的沟通方式。
陈乔恩说:“小时候对妈妈有不好的回忆,她经常压力很大,我不知道怎么跟她讲话,我怕她随时会打我。”
“我想真实地跟她相处。”
沟通是件十分复杂的事情,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耐心和适当的方式。
在孩子小时候,父母不懂得接纳孩子的真实需求,孩子就会关闭自己的情感,回避和父母交流,直到成年,都很难恢复。
曾经有个朋友对我说:“我可以摆平最难搞的客户,但回到家里,面对父母,我就成了哑巴不想开口。”
从小跟父母无法沟通,长大了也很难和他们亲密起来。
我很认同一个教育观点:教育孩子,关系大于教育,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。
有了高质量的亲子沟通,父母才能跟孩子建立情感连接,孩子也会更愿意信任家长,这时候不需要你多费口舌,孩子自然会乐意跟你合作。
孩子所期望的父母,与物质无关,而是一位能够倾听,懂得理解的伙伴。
当父母能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,就更容易敞开心扉,教育也会事半功倍。
与孩子之间的关系,总是需要父母用心经营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